寻梦古蜀章节 共赴文博之约——三星堆博物馆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速写

发布时间:2025-05-26 16:47来源:

  青铜纹路接轨火车铁道,川剧变脸合拍热烈街舞,热闹喧嚣萦绕非遗集市,古老文明的脉搏连上现代律动......

  5月18日,三星堆博物馆以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,迎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。今年博物馆日主题是“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”,三星堆博物馆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,一片蓬勃。整个博物馆日活动以“文化传播、学术交流、沉浸体验、惠民共享”为核心,川剧表演、研学社教、学术论坛、主题列车、非遗集市轮番上场,多元活动的载体,搭建起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,让古蜀文化焕发全新活力。

  青年力量:风华正茂,传承文化遗产的火种

  上午,来自四川大学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、三星堆博物馆、三星堆开发建设有限公司、三星村的五位不同领域的青年代表在三星堆博物馆一号馆(陈列馆)二楼的下沉空间,进行了一场主题为“博物馆与青年力量”分享交流会。他们围绕三星堆文化传承与创新展开实践分享,通过多元视角探讨青年在文化遗产保护、创新传播及社区共治中的先锋作用。

  早在5月14日和5月15日,三星堆博物馆便开启“文化走出去”序幕。“三星堆文化进校园”活动先后走进德阳市庐山路小学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,通过精心策划的三星堆文化讲座、流动展览和特色互动体验等活动,青铜神树、青铜面具等珍贵文物化身“历史使者”,将古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娓娓道来。


  从修复室到考古现场,从社区到云端,从展厅到校园,三星堆的故事因青年的热情而生生不息。

  学术赋能:深度解读,拓宽文化认知维度

  5月17日,霍巍教授在一号馆(陈列馆)负一楼的学术报告厅带来“布达拉宫与文成公主”学术讲座。


  作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、教育部长江学者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,霍巍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生动的讲述方式,将历史长卷徐徐展开,带领观众领略古代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壮阔图景。

  讲座从唐代吐蕃时期文成公主进藏促进汉藏文化交流、文成公主与吐蕃时期的考古文物等方面入手,以考古发现与文物文献为双重视角,并结合目前正在四号馆(世界文化遗产专题展馆)展出的“布达拉宫——来自高原的世界文化遗产”特展阐述这一历史背景,以此更深入地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宏大格局。讲座不仅丰富了公众对多元文化的认知,更为理解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延续性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全新视角,让学术知识走出专业领域,惠及大众。

  主题列车:移动的文化长廊,驶向文明新征程

  5月18日上午,满载浓浓文化氛围的三星堆主题动车从成都东站发车。


  由三星堆博物馆与成都铁路局联合打造的这趟“移动文化长廊”沿着川青铁路,将成都、三星堆、九寨沟黄龙等重点文旅景区串联起来,踏上一路好景和欢歌的旅程,缓缓驶出站台。

  列车内外精心融入三星堆元素——车身长披“沉睡数千年,一醒惊天下”三星堆文化经典口号,车厢内部则化身主题文化展厅,一块块从车头串联到车尾的图文展板,将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与文化内涵“搬进”车厢,遍布千余处文化触点,如同一座满载古蜀风情的“移动博物馆”。

  三星堆主题列车的启动,标志着三星堆的文化和宣传从主题飞机延伸至主题列车,不仅是交通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,也标志着在快速变化社会中,博物馆拥抱大众、文化教育的多种可能。

  丰富体验:多维活动,拉近公众与文化距离

  全球首发!四川省川剧院带来的跨界融合艺术佳作《古蜀天边行》在一号馆(陈列馆)入口处惊艳“快闪”。一张张融合三星堆文化元素的脸谱,首次出现在川剧变脸绝技中,舞者们身着青铜纹饰戏服,在川剧传统程式与街舞律动地交织演绎下化为冲击耳目的炸裂呈现。

  这支舞蹈以金面具、鸟类文物等元素为视觉锚点,将耀眼夺目的古蜀文明与热血张扬的街舞艺术深度交织,通过“青铜幻影·街舞变脸”“花旦灵韵·古蜀柔波”“天边行·文明溯光”三幕叙事,碰撞出全新的艺术火花,斩获来三星堆观展的一众票友。

  与此同时,版画、拓印、剪纸、糖画、留青竹刻、漆扇制作等一大批非遗文化项目以趣会友,引得游人竞相体验。

  除了丰富的现场体验活动,三星堆博物馆也为国际博物馆日准备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。文创产品折扣优惠活动,让众多独具三星堆特色的文创产品以更亲民的价格供大家选购;“跟着总书记学历史”青年志愿者团队活跃在馆内,免费提供专业讲解与贴心服务,全方位提升公众的参观体验;此外,三星堆博物馆还推出了票务优惠活动,以更加实惠的价格,邀请更多游客走进这座瑰丽的文化殿堂,一同领略古蜀文明的神奇与魅力。